共31所高校!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全部公布 —中国教育在线-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中国教育在线
精品推荐
教育资讯

合作电话:010-62603599

合作邮箱:bianji@eol.cn

官方微博:@中国教育在线

官方微信id:eoleoleol

中国教育在线
共31所高校!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全部公布
2022-04-18 15:30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2021年5月至7月,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对教育部和31所中管高校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并于2021年9月反馈了巡视情况。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陆续向社会公布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4月15日公布首批11家被巡视单位党组织整改进展情况,部分内容如下:

  中共教育部党组:坚决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把“双减”工作列为教育部党组和教育督导重中之重。部党组书记直接部署,多次就“双减”工作赴地方调研,党组成员定期对“双减”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判。牵头建立专门协调机制。部内专门设置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聚集精干力量投入“双减”工作。以“双减”意见为引领,出台“双减”配套文件,构建起“1 n”的政策制度体系。建立直通20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双减”工作监测平台,建立“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机制。分两批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调研指导,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全部反馈相关省份及时处置。织密固牢校外培训监管体系。推动校外培训立法研究。印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召开视频调度会,指导各地对隐形变异违规行为加强查处力度。约谈平台企业,严厉打击隐形变异违规行为。在节假日期间持续开展暗访,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万余人次,检查培训机构7万余家,取缔黑机构414家;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线上培训日常巡查,对54个违规培训机构给予处罚,关停199个培训系统。统筹推进校内提质减负。抓好中小学生作业、考试、体质、睡眠、手机、读物等管理,减少考试次数,降低考试压力,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推动各地全面开展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实现“5 2”全覆盖。提高课堂教育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广告基本绝迹,培训机构野蛮生长、疯狂扩张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中共东南大学委员会: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浇根育心”效应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首要任务,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研究方向更加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选修课。制定《东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创新创优工程行动计划(2021-2025)》,着力构建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本硕博思政课体系。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人文学院开展“四史”课程建设,完善思政教育资源库建设,“四史”系列课程学习系统已投入使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东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聚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专业方向择优选拔人才。制订《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基本条件(试行)》,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立德树人要求,将思政课教学实效作为根本标准。将思政课教师培育资助列入2021年学校人文社科重大平台揭榜挂帅项目。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联系院(系)并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纳入教学改革专项予以支持,已明确一对一结对共建的思政课教师名单,并组织研讨会。遴选编制课程思政示范课优秀案例集,积极申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中共南京大学委员会:全面落实“两个责任”

  学校党委全面履行主体责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持“三不”一体推进,健全制度体系,加强警示教育。一是严格履行党委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明确每年至少召开1次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二是全力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指导,自觉接受学校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及时通报学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及典型案例,明确每年召开1次全校警示教育大会,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三是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梳理统计各类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会议日程提前备案、学校纪委酌情列席的工作机制,督促推动规范用权、规范履职。四是深化纪律教育和廉洁教育。坚持“三不”一体推进,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通过纪委公众号“清风南大”、定期发送“清风周知·每周一问”及组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专题辅导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以案为鉴,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持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不想腐”的自觉。五是加强干部政治监督。修订《南京大学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实施办法》,增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能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一线规则’”等重点内容,夯实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监督。

  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高服务“重要窗口”的贡献度。深化与省内各地市战略合作,推进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宁波科创中心等重大平台能级提升,推动长三角智慧绿洲项目落地,推动浙大衢州“两院”新基地落成启用,积极服务杭州宁波“双城记”建设。牵头建设良渚实验室,发挥核心作用推动之江实验室建设,联合推动若干浙江省实验室筹建工作。

  二是提高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显示度。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建设,建立长三角研究专班,牵头设立专项研究课题,立项了一批长三角战略研究或服务苏沪皖地区的智库研究项目,并发布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报告2021》。

  三是开展校外平台专项治理。按照“聚焦主业、严控规模、分类管理、优化提升”的原则,成立校设事业单位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制定规范校设事业单位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归口管理单位、管理责任单位,健全学校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单位分类管理、管理责任单位具体负责、校外平台可持续运营的管理体制。召开校外平台建设暨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成立整改督导小组,赴校外平台开展实地督导,分管校领导逐一约谈服务支撑地方发展不到位的校外平台负责人。加强校外平台管理队伍建设,启动校设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校设事业单位管理班子及成员开展了年度考核,进一步聚焦高能级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引育、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不断推动校设事业单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委员会: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攻关创新的“国家队”作用,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坚持“四个面向”,完善卓越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坚持“四个面向”,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制定《关于加强执着攻关创新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以基础研究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主攻方向,以构建卓越创新体系为着力点,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为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关键的科技支撑。二是优化科研基地布局。围绕国家需求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开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工作。三是鼓励基础研究。制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创探索类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引导和激励科研人员投身原创基础研究工作,扎实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四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激励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引领性研究,催生重大原创成果。针对“双碳”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部署相关方向创新团队培育基金,培育跨学科创新团队。发挥“理工医”相结合优势,持续推进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临床研究平台。牵头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开展大健康领域前瞻性、战略性、关键性科研攻关。

  中共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实施“强师工程”,探索师范教育创新的北师大方案

  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强师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对“强师工程”的统筹领导。整合“优师计划”“启航计划”等举措,打造从招生、培养、输送到职后支持、教育质量监测和奖励的系统性工程,构建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的师范教育新格局,推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优师计划”,2021年面向13个中西部省份,择优录取本科定向就业师范生401人,为脱贫摘帽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输送高质量教师。完善“启航计划”,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鼓励毕业生扎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职后培训与能力提升行动方案(试行)》,为入选“启航计划”的毕业生提供职后培训和能力提升专项服务。

  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加大学校红色资源挖掘、党史研究的深度和力度,启动交大百年党史工程,全面挖掘、整理、保存和研究1925年交大成立第一个党团支部以来的党史档案文献,系统梳理校内红色文化遗存和红色遗迹,建成“红色资源库”。拓展校外红色资源,深化与中共一大纪念馆、龙华烈士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单位的合作,联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推出“申城校园红色印记”专版,成立“红色文化传播融媒体智库”,联合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发起“长三角地区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倡议。强化红色资源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政治引领作用,聚焦交大红色革命历史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完善“星火燎原之路”红色参观学习路线,完成《循声探秘·声动交大》沉浸式校史情景剧并推出线上广播剧版本;设计打造闵行校区烈士纪念雕塑,启动设计白毓昆烈士纪念碑,进一步夯实环境育人“大课堂”。将交大红色资源纳入师生宣讲团宣讲内容,在学校新闻网、强国号等平台开辟“交大党史故事”专栏,编发《交大小史》等读物。强化制度保障,出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提升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在新生入学教育、新入职教职工培训、学生青马党校培训等环节,利用钱学森图书馆、校史纪念馆、徐汇校区红色遗址等资源开展现场党史学习,依托建党、建国、建军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强化仪式教育。

  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增强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意识

  一是强化智库服务国家导向。立足“两个大局”,加强统筹谋划,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增设“决策咨询”专项,进一步优化校内智库体系。加大对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研究院的支持力度,推进中国话语与国际传播创新基地建设,持续建强复旦发展研究院、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院等,不断增强复旦智库的世界影响力。以重大现实问题为牵引,推动文理医工跨学科咨政研究,大力提升智库成果产出能力。完善智库系列人事评价和管理机制,健全青年咨政人才引育机制,推动更多高水平咨政建议转化为国家政策。

  二是进一步服务支撑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等。加大科研组织力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一批协同创新任务,推动建立协同创新团队库。鼓励校内优秀团队积极申报“揭榜挂帅”项目,2个项目进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答辩。发挥学科优势,主动承担交叉建设任务和研究项目,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推进“基础研究特区计划”试点工作,支持一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基础研究项目。规划设置“两大工程”二期、“中华早期文明多学科研究”等重大研究计划,加大文科科研联合攻关。

  中共同济大学委员会:强化附属医院管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洁风险监督管理,提升医院治理水平

  一是落实管理责任,提高风险防控意识。附属同济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分别设立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严格执行采购管理制度和回避制度,避免利益关联。完成采购与招标管理中廉洁风险点梳理并完善防控举措,逐步推进医院采招工作现场监督方式向流程监督转变,通过推进供应商预约制度,确保参加各项招投标工作的供应商来院审核,杜绝供应商直接找到各临床使用或者相关职能部门。二是加强规范药品捐赠及药品管理和使用。附属同济医院开展捐赠药品的专项治理工作,成立了医院捐赠药品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附属同济医院捐赠药品的管理流程,建立将捐赠药品管理纳入每季度行风联合督查的长效督查机制,通过线上培训、药事会、科主任例会多层面加强了宣传和教育3次,完成捐赠药品中廉洁风险点梳理并完善防控举措。三是开展附属医院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建设专项治理整顿工作。附属同济医院制定《同济医院科技奖励规定(修订版)》《同济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完成存量论文自查、科研工作自查及科研诚信承诺函的签署;附属口腔医院健全科研诚信管理部门责任机制,强调在关键节点和日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开展常态化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教育。

  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防范重点领域廉洁风险,保持反腐败工作高压态势

  严格抓好关键岗位风险防控和廉政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强化对基建、科研经费管理等领域的监督,严防“四个领域”腐败风险,严格落实《厦门大学合同管理办法(试行)》,坚持举一反三,全面规范合同管理,16个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分类制定合同管理细则,切实防范内控风险,推动学校重点领域廉政建设。在全校范围广泛开展警示教育,开设“以案说纪”专栏,强化不敢腐的震慑。进一步完善采购管理、货物和服务采购、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制度,升级采购与资产一体化平台,建设基建信息管理系统,以“制度 科技”的手段实现留痕、公开透明监管。制定科研外协管理暂行办法,抓好非学历教育薄弱环节监督检查,出台继续教育合同管理细则,规范非学历继续教育协议签订管理,保障培训费资金安全。强化附属翔安医院内控建设,成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或修订医院合同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医务人员医德考评标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等,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校名校标注册和对外授权管理,出台《厦门大学校名、校标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校名校标各部门管理职责,建立定期检查和日常维权工作机制。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一是着力整治“文山会海”问题。修订《中山大学全校性会议管理办法》,严格会议管理,明确要求职能部门尽可能采取视频工作会议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跨校区会议;各校园新建和改造升级视频会议室,加强会议室的管理服务,为跨校区视频会议提供条件保障。二是着力整治官僚主义问题。大力推动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调查研究工作的实施方案》,校领导带头深入开展调研,解决多校区办学信息化建设、食堂品质与就餐体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人文关怀与身心健康等与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完善网上信访系统,建立师生信访诉求服务“流动直通车”,形成“网上与网下融合、网上向‘掌上’延伸”的工作模式。党委信访办公室对巡视组交办的信访件第一时间进行分类梳理、转办、督办、复查、归档,按照信访有关程序全部办理完毕,确保每一件信访事项落实到位。制定《常态化疫情防控教学管理工作方案》,保障教学秩序与教学计划稳步推进。针对学校个别年检登记审批程序多、用时长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改,同时梳理涉及年检登记审批的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大幅压缩审批时间。严格落实《中山大学基建项目现场管理实施细则》《中山大学维修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工地管理、日常巡查、月度检查和季度检查,发现问题即知即改,督促施工单位文明施工。三是着力为科研人员减负。调整优化网络与信息中心机构设置,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优化流程和利用信息化手段为科研人员减负,了解科研人员痛点、难点和需求点,以教师业绩库建设一期工程为突破口,解决教师重复填表问题。

  4月16日公布第二批10家被巡视单位党组织整改进展情况,部分内容如下:

  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健全学校决策和执行机制

  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对照上级要求、学校规章制度规定和有关“三重一大”事项,修订《北京大学党政领导班子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梳理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题清单,加强议题统筹审核,细化职责范围,推进归口管理,推动党委和行政明晰决策权限、规范决策流程、强化决策衔接,确保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

  健全工作落实机制,进一步提升党委决策执行效果。加强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衔接,对党委常委会决策的重要事项,校长办公会第一时间研究落实举措。制定《北京大学专题会工作规则》,建立健全贯彻学校党政决策部署、抓好具体工作落实的日常协调机制,丰富学校党政工作抓手。修订《北京大学督查工作办法》,建立健全党委全会、党委常委会、党委专题协调会及校长办公会、专题会等重要会议决策事项专项督办协调机制;建立跨年度督查计划机制,制定专项督办方案,将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决定的重要事项落实情况列入定期督促检查计划,及时检查、督促落实。修订《北京大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实施办法》,将执行学校党委决策情况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指标,将职能部门落实党委决策部署情况作为校内巡视重点,坚持效果导向,强化监督问效。

  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切实加强对校内学术组织的政治领导,严把学术科研、教师评聘等重大事项政治关

  一是严把政治关,持续优化职称评聘工作。严格落实《中国人民大学教师选聘师德师风综合考察办法(试行)》,出台《关于优化学院(系)教师职务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严肃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纪律和要求,在校院两级评审中建立公示制度,增强职称评聘工作的公信力。

  二是完善学术组织治理体系,加强党对学术组织的领导。修订《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工作细则》,优化学术委员会组织结构和治理体系,突出党对学术组织和学术事务的领导。全面核查学院党委书记等主要负责人担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情况,督促学院优化学术委员会人员组成。引入对学术委员会监督制约机制,调整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产生办法,强化党委职能部门把关作用和党委常委会审批决策功能,以及纪检监察机构对学术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中共四川大学委员会:充分发挥区位和学科优势,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组织召开“四川大学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题会,研究制定学校《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工作推进方案》。获准建设天府锦城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校主要领导与成都市主要领导开展深化市校合作座谈,赴眉山、宜宾、自贡深入推进校地合作,以更加务实举措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梳理学校牵头的各类成渝高校联盟情况,研究形成各类联盟高质量运行的举措,推动各类联盟提升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能力、水平和贡献度。与成都东部新区建立定期沟通联系机制,研究形成四川大学成都未来医学城9个临床研究中心规划方案,未来医学港湾科创空间已率先开建,成都东部新区医院一期、国际医学交流中心即将开工建设。

  中共重庆大学委员会:进一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按照“破五唯”要求,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修订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系列人事人才制度,在2021年职称评审工作中开通重点人才绿色通道。修订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规定,编制研究生高水平学科竞赛目录,优化完善学生评价标准,突出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深化科研评价改革,优化完善学校科学研究评价体系,设立科学研究观测点,强化过程评价,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成立学校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建立教材建设审核专家库,出台教材管理实施细则、教材建设规划,强化教材选用管理,与时俱进更新教材内容,推动高水平教材建设。

  中共武汉大学委员会:加强学科前瞻性谋划布局,不断优化学科体系,加强一流学科建设

  一是科学谋划学科发展路径。结合《武汉大学学科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0年)》,编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围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管理体制及评价机制改革等核心建设内容,坚持整体谋划,强化重点突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5-10年学科重点布局和建设目标;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制定“基础登峰、主干强身、传统鼎新、交叉会聚”4大学科建设计划。聚焦重点建设任务精准发力,构建结构协调、互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一流学科体系,学科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二是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系统梳理并优化完善了“十四五”期间学校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的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强国家战略需求专业的布局建设;完善了专业“增、停、撤”机制,2022年新增6个专业,停招4个专业,撤销5个专业。进一步健全学位授权点增设、评估、预警、调整与退出机制。结合学校发展需求,适时优化调整学科建设与学院(系)组织架构,停止专科招生;高起点重组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将印刷与包装系改建为图像传播与印刷包装研究中心。三是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组建5个交叉学科群,明确各学科群建设的目标、举措和预期成效并加快推进实施。进一步推进交叉学科平台建设,为学科间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力推进“临床医学 ”行动。

  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校党委强化政治担当,深化教育改革

  一是优化学科布局。对接国家战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成立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增设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二是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起草学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暂行办法。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优化教师评价体系,坚决破除“五唯”。

  中共清华大学委员会:补强思想政治教育弱项

  加大对思政工作队伍的支持力度,细化教师辅导员工作量认定,明确院系党委学生组组长由教师担任,建立台账、成立专班,“一系一策”完成整改。加强“双肩挑”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发辅导员全周期培养与管理系统,完善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课程与培训体系,制定《学生工作专职辅导员聘任管理实施办法》,完善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体系。实施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面向全国高校应届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举行人才引进宣讲会;召开思政课兼职教师座谈会,修订学校《思政课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加大支持力度,强化专兼职协同工作机制;增加思政课助教专项经费和设岗数量,做到应设尽设,同时建立专项培训制度,确保助教教学质量。制定《关于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若干措施》,完善教学专题研讨、集体备课、听课督导机制,形成“一师一档”制度并完成建档。健全深化课程思政的工作机制,分三批在17个院系进行了“一院(系)一策”的试点工作,设立课程思政专项教改项目,开展“课程思政1 x”系列专项培训和青教赛示范课巡讲,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能力。完善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台账和“三全育人”各项举措,研制《清华大学“三全育人”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试点评估。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作用,积极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师生思想动态、高校青年学生新中国史观等方面研究。加强导学思政体系建设,研究形成导学思政理论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举办导师研修班,制定《导学问题协调解决工作指南》,开展“导学热线”一对一咨询,建立咨询专家库,为师生发展答疑解惑;建设“导学交流空间”,为导学互动提供场地保障;开展“导学开放日”系列活动,开展“师生夜话”教师节特别活动,进行师生联合宣讲,营造尊师重教、导学共进的良好氛围。

  中共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牢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使命责任,更好服务国家“三农”发展

  结合新时代新要求不断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顶层谋划,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校长办公会专题部署,提出学校科技工作布局要纲举目张,要围绕农产品生产、人民健康生活、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农村发展等进一步加强战略部署和专项推进,对学校科研工作服务数字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部署以及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人事人才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统筹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施基础前沿引领行动、重大科技突破行动、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人文社科繁荣行动和平台条件强基行动等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五大行动”。制定实施《中国农业大学关于深化科技创新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强化了学校党委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了科技工作的一体化部署。制定紧密合作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团队建设方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打造紧密型科研攻关项目团队,首批以作物抗病育种、玉米、小麦、畜禽育种及黑土地保护利用等领域为试点,助力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和耕地保卫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积极推动科研评价改革,2021年10月被科技部列入54个试点单位之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优化重组校级科研机构。召开学校科技创新大会,举办种业科技创新论坛,发布种业科技创新十大行动,以种业创新保障粮食安全。学校6项成果参与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7项科技成果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批建设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和河北曲周农业绿色发展2个国家野外站;多篇政策建议被综合采用。

  中共南开大学委员会:深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邀请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作报告,成立南开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校领导带头讲好“七一”专题党课,19位专家学者为全校各级党组织开展宣讲,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举办专题宣讲300余场。鼓励引导基层党组织进一步用好校内外各种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师生参观各类红色专题展览超320余场次、1.2万人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党领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师生群众“急难愁盼”具体问题,梳理确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23条校级重点项目清单,制定13条措施进一步推动学史力行、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校领导盯紧靠前促进各项办实事举措落地落实,解决了学生宿舍条件改善、教师活动“共享场地”建设、体育场馆开放、离退休老同志线上服务等一批实际问题。推动二级单位党组织普遍制定办实事清单500多项,鼓励师生党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学校为社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相关工作典型经验12次被党中央、教育部、天津市党史学习教育简报摘编。

  中共天津大学委员会: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出台《天津大学教职工荣誉奖励办法》,健全教职工荣誉激励机制,增强教职工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举办第二期师德大讲堂,组建天津大学师德宣讲团,组织“师以传道,德以树人”系列报告会,开展“师以德为荣·文以述初心”教职工师德主题征文活动。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科技工作者”“天津大学沈志康奖教金”“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评选推优为契机,选树师德典型,表彰优秀教师。制定《天津大学教职工行为规范》,完善师德失范警示教育常态化、全覆盖机制。加强师德失范案例库建设,举办全校师德警示教育活动,严格执行院级党组织师德排查周报制度,坚持教工党支部师德隐患季度排查报告工作机制,强化日常监督、隐患排查和危机干预。

  4月17日,公布第三批11家被巡视单位党组织整改进展情况,部分内容如下:

  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坚决破除“五唯”,积极探索分类精准评价

  一是优化教师评价。深入落实《山东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职工多元考核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巩固多元考核评价探索实践成果。增设学科交叉型教师岗位,制定实施《学科交叉型教师高级职务申报条件(试行)》。修订教师评价要求,发布新的《教师职务申报资格条件》,强化教育教学导向。完善评价标准,推进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突出创新价值和社会服务。

  二是完善科研评价。在推进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改革基础上,启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多元评价体系,开展团队评价、科研机构评价改革试点。制定实施《山东大学重大科技成果(自然科学类)奖励办法》《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山东大学智库成果认定办法》,完成2020年度重大成果奖励遴选和十大高价值科技成果评选。修订《山东大学院级单位(理工医)科研业绩单项考核工作方案》,探索建立与代表性成果评价、成果质量和效益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三是深化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研究制定《山东大学本科生综合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探索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发展、审美能力和劳动实践评价新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分类设计研究生评价体系,坚持多元分类评价。实施拓展培养计划,落实拓展培养课程化建设、学分化管理新机制。

  中共大连理工大学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执行

  一是坚持和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决策制度。党委常委会进一步突出抓大事、议大事、谋大事作用,加强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题上会前的调研论证和上会审查,议题上会前增加“上会依据”审核环节,着力防止出现“不该上会的提交会议决策”的情况。对照中组部和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常务委员会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修订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进一步明晰议事决策范围、程序和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职责边界,并持续加强宣传解读,着力防止出现“该上会的未上会”情况。根据议事规则要求,在校长办公会议题中增设是否需要提交党委常委会审定的核查程序,完善督促机制,防止漏报情况。

  二是修订《大连理工大学校外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在校外研究院任职及校外研究院领导班子聘任等审批流程。完成凌水河改造收尾工程设计工作,将整体改造工程方案、整体投资估算等按规定报请党委常委会决策。

  中共兰州大学委员会: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持续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建设体系。进一步加强本科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本科课程认证等,构建优质目标生源精准对接工作机制,优化专业和课程建设与管理体系,完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培训体系,健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管理机制和模式,畅通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渠道,优化校院两级教育教学管理建设体系。二是持续完善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研究生全过程考核和导师培训体系,制定《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考核方案(试行)》;制定《兰州大学研究生培养过程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强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与制度执行,完善培养质量与资源分配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兰州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管理规定(试行)》,建立校院两级导师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实现32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全覆盖。

  中共中南大学委员会:进一步健全科研工作体制机制

  学校党委以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导向,修订《中南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项目实施方案》,引导跨学科跨领域组建团队开展科学研究;修订《中南大学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修订《中南大学创新驱动计划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支持青年学者组建跨学科跨领域团队协同攻关;修订《中南大学科研基地专项经费使用与考评办法》,优化自主科研经费对科研基地、人才与团队的资助机制。

  中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委员会: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推动校地合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是加强校地合作顶层谋划,进一步明确异地研究院功能定位,加快布局优化调整。充分研讨并形成国内合作建设发展报告,明确了异地研究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产学研用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和新时代发展定位。加快对异地研究院的调整优化,推动异地研究院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提高发展质量。

  二是进一步规范异地研究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内部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异地研究院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异地研究院党组织的把关作用。修订异地研究院建设管理的有关制度,进一步明确异地研究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校内相关部门业务指导和监督职能,完善异地研究院内部制度体系建设,定期开展校内巡视、审计,全力防控风险隐患。

  中共北京理工大学委员会:着力完善书院、学院协同育人机制

  召开书院学院协同育人院长联席会和工作研讨会,研究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和书院制改革。召开师生座谈会60余场,广泛征求师生对于书院、学院协同衔接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教务部门日常接待学生咨询工作机制。针对《“书院制”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补充细则,进一步细化书院、学院在学生思政工作、专业教育教学、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工作中的职责和常态化交流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进一步强化书院、学院在本科生培养与管理方面的协同。加强“三全育人”导师队伍建设,指导书院依托相关专业学院配齐、配强学育导师,逐步建立专门的专业指导队伍和学业指导队伍,发挥好导师在书院、学院学生培养衔接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促进学生有关数据信息共享共用,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

  中共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防范廉洁风险

  一是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小组,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校办产业、附属医院四个领域腐败风险专项清理整顿,逐项排查在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内部控制、监督执行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和管理漏洞,分类进行研判,研究制定整改举措,持续开展监督检查。二是统筹各方资源推动解决异地科技园清理整顿问题,完善非学历教育、基础教育合作办学规范文件,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项目审批和日常监管,严控各类风险。规范基建领域招投标管理,形成基建项目招标采购、建设管理、结算审计、款项支付相互制约、协作推进的长效机制,切实防范基建领域廉政风险。加强附属医院党的建设,督促指导附属医院落实执行党委会会议和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

  中共西北工业大学委员会:根据行业新需求持续更新教学内容

  完善校领导带队定期走访重点院所机制,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已开展调研20余次,并在党委常委会会议上进行交流研讨。修订《西北工业大学本科课程评估实施方案》,增加了“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课程内容的持续改进”的评估要点,明确要求根据学科前沿动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行业用人需求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将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有效运用于课程持续改进。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制定《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实施管理细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教材管理工作机构,成立教材工作委员会,校长担任主任,34个教学密切相关单位成立院级教材工作小组,党政负责人共同担任组长,完善“1 x”教材工作制度体系。制定《西北工业大学“十四五”本科教材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5年)》《西北工业大学教材管理办法》《西北工业大学教材工作委员会议事规则》《西北工业大学教材选用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实现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关课程应开尽开,马工程重点教材在学校选用比例达到100%。

  中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助力乡村振兴和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一是持续深化科技推广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总结科技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发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统筹协调作用。围绕西部地区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布局需求,优化试验示范站布局,新建榆林米脂小米等4个试验示范站。探索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科技推广协同新机制,积极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创新联盟等作用,校、地、企合作组建科研团队,联合开展产业技术创新,集成示范推广。持续强化市场化推广新机制建立,与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共建陕西略阳乌鸡、宁夏肉牛等产业研究院,促进“政产学研用”有效贯通。主动融入陕西“秦创原”建设,与杨凌示范区联合印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二是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出台《创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标杆行动计划》,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陕西省镇巴、城固、合阳等地签订《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继续发挥“三团一队”作用,持续加大帮扶支持力度。出台《推动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助力合阳、大荔、印台3县(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推进“乡村学”交叉学科建设,持续设立乡村振兴研究生培养专项,为推动乡村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支撑。三是积极发挥智库平台作用。持续发挥西部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智库作用,组建“西农国本智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提供高水平资政服务。加强旱区农业研究和政策研究,将研究成果融入学校和杨凌示范区“十四五”规划,成立秦岭研究院,加强秦岭野生动物、中草药、食用菌研究,着力推动秦岭生态保护和特色产业发展。

  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强化师德师风,严防学术不端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和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组织专题学习活动。大力传承弘扬黄大年精神、白求恩精神。推荐黄大年纪念馆申报吉林省师德师风教育基地,扩大黄大年精神的社会传播力、影响力。开展专题学习、讲座报告、观影观剧等学习教育活动,持续学习践行黄大年精神。建立教师荣誉体系,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教职工荣休大会,表彰宣传优秀教师,传承尊师优良传统。印发《吉林大学师德专题教育实施方案》,突出师德师风要求。录制“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微视频,发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宣传手册、十项准则宣传和警示手册,在学校公众号开通师德师风专栏。完善师德师风制度体系,修订《吉林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和《吉林大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调查处理暂行办法》。修订《吉林大学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建立以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相结合,集宣传、教育、防范、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举办学术道德与学风教育宣讲大会,开展2021年新入职教师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宣讲活动。分学部开展科研诚信专题宣讲,面向全校发布学风教育倡议书。指导医学部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全员科研诚信教育。

  中共哈尔滨工业大学委员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一是自觉站位航天第一校“尖兵”谋划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立了重大项目培育办公室,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培育,超前谋划凝练了首批重大技术培育方向,完成了个别项目论证,结合新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对拟建设的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校内规划论证。学校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3。二是全面深化与科技领军企业的新型合作关系,聚焦国之重器打造,持续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三是持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校地合作,与齐齐哈尔市、牡丹江、黑河等地建立市校合作常态化推进机制,增设4个“头雁”团队工作站,为龙江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与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签订了《选调生联合培养协议》,与黑龙江省各地市共建黑龙江省内政务实习基地10个,选送268人赴省内各政务实习基地实习。四是全面加强地方研究院规范化建设,制定实施《科研团队入驻地方研究院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撤销异地研究院4个。

  (以上内容节选自被巡视单位党组织巡视整改进展情况通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的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022-04-13 10:02
河南省教育厅 2022-04-12 16:57
2022-04-09 11:55
网站地图